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巴托克的第三鋼琴協奏曲(3)

賦格段之後,節拍回到3/8,第二插部的降B大調第一部分以八度縱向轉位再現,這時,鋼琴和樂隊的旋律互換,並加入了新的對位聲部:


在這一部分做了較大的擴充之後,樂隊的全部樂器以f的力度第二次再現主部。鋼琴作為裝飾,從後一部分加入。這一次再現、最初呈示時的同主音小調的因素消逝了,規模也擴大了,從九十小節擴大到一百一十五小節。


第三樂章的最後,是一個長達一百四十小節的尾聲。尾聲的調性起初是模糊的,逐漸在樂隊部分出現了e小調vi級和絃的三和絃持續音,最後通過反復十二次的E大調傳統正格終止結束全曲。



  (四)

巴托克的《第三鋼琴協奏曲》是一部獨特的協奏曲,它運用和發展了東歐民間音樂的豐富素材,同時又不抱偏見地容納各種藝術風格,廣泛吸收了不同流派的多種藝術手段,將之熔為一爐。在這部協奏曲裏,我們可以看到巴赫式的嚴密工整的多層線條,看到莫紮特式的晶瑩剔透的主調陳述,看到貝多芬式的一瀉千里的橫向展開,看到李斯特式的輝煌奪目的器樂技巧,也可以看到德彪西式的斑爛繽紛的和聲色彩,看到斯特拉文斯基式的棱角刺人的不協和音,看到勳伯格式的擯棄調式的古怪旋律。但是,巴托克還是巴托克,他所吸收的一切藝術營養,都是為了體現作為一個匈牙利人的巴托克的精神素質和藝術個性。


《第三鋼琴協奏曲》是巴托克最後的作品。像許多走過複雜創作道路而終於“返老還童”的藝術家一樣,巴托克這部作品重新表現出他早期作品中那種清新明朗的風格。比起他的其他一些作品,特別是中期一些濃重縱肆的作品,這部鋼琴協奏曲而能夠為更多的聽眾所接受。正因為如此,《第三鋼琴協奏曲》才成為巴托克作品中最經常被演出的作品之一。


巴托克的《第三鋼琴協奏曲》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在這部作品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民間音樂的精神得到了直接體現。這些民間音樂的素材在巴托克手中得到改造和發展,它們既不是簡單地維持原始狀態,也不是被以獵奇的心理肢解以致歪曲它們的本來面目。他把創作的出發點立足於民間音樂,並且力圖便之與高度的專業作曲技巧相結合,這對我們東方民族發展自己的專業音樂創作已經並繼續產生有益的影響。
返回列表